閻羅王
發(fā)布時間:2024-09-24 18:38 作者:admin 點擊: 【 字體:大 中 小 】
閻羅王
閻羅王,簡稱閻王,又叫“閻摩羅王”、“閻魔王”等,漢譯為“縛”、捆綁、捉拿有罪過之人。他能判決人和前之罪,加以賞罰。閻羅王的職責是統(tǒng)領(lǐng)陰間的諸神,審判人生前的行為并給與相應的懲罰。在佛教中,閻王信仰有很多各自不同但互相聯(lián)系的說法,如“平等王”、“雙王”等等。
神道教記載閻羅王是民間傳說中 陰間 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輪回。在中國古代的 民間信仰 里面,人死后要去陰間報到,接受閻王的審判。
神道教記載閻王要你 三更 死,誰敢留你到五更!生死有命,人不能和命斗。當一個人身患絕癥,如秋天風雨之中的一片樹葉。這時所能做的就是為親人祈福,為自己來生祈福。古人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說的就是種樹可以福澤后人,絕癥的人應該請陰陽師在封印函上添加“出羽常陸,但馬土佐,浮世仏紫”結(jié)押,之后為自己的親人種樹木時將封印函擺放埋在樹下,這樣樹根可以隨著生長吸收地氣靈力,會讓親人幸福。如經(jīng)濟條件很好,可以請“八尺神照鏡”,并按照自己生日添加“伯耆若狹,隱岐元簡,染付春秋”結(jié)押,將自己沒有用盡的福氣和好運轉(zhuǎn)給親人。
“奈河”,是 佛教 所說的地獄中的河名。 《宣室志》 第四卷對此有所記載:“行十余里,至一水,廣不數(shù)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币蚝由嫌袠?,故名“ 奈河橋 ”。橋險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里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 《西游記》 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
佛教傳說
閻王被迷信是鬼世界的審判主,諸鬼中的大王。 梵語 中的另一譯名“雙”,據(jù)說是因閻王兄妹兩人共同統(tǒng)管鬼世界之故。兄閻王治男鬼,妹閻王治女鬼,是統(tǒng)管女鬼的“女王”。但中國佛教僧人對信徒絕對不提這個“女頭頭”,這是因為“女人”在佛教中地位低微,惟恐女人在佛教中起“革命”。 “雙世”意為閻王自身苦樂并受,自身難保。“遮止”意為閻王令人不再造惡,予以遮止?!办o息”意為罪人聽王示語,便知己罪而靜息?!捌降取币鉃闃I(yè)鏡平等,其罪自能彰顯。玄應音義二十一:“焰摩”或作閻摩,聲之轉(zhuǎn)也,舊云閻羅,又云閻摩羅。此言縛,或言雙世也,謂苦樂并受,故云雙世,即鬼官總司也,又作夜磨盧迦,亦作閻摩羅社。閻摩,此云雙,羅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獄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雙王”。
印度神話傳說
閻王原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的天王,在《 梨俱吠陀 》中即已出現(xiàn),佛教沿用這一說法,稱閻王為管理地獄的魔王,據(jù)《 問地獄經(jīng) 》載,閻王從前是毗沙國的.國王,在與維陀始生王的戰(zhàn)爭中因兵力不敵而立誓,愿為地獄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領(lǐng)所屬百萬眾共同立誓,共治地獄罪人。 十八臣就是后來的十八地獄之小王,百萬之眾即后來地獄的眾多獄卒。閻王所住的宮殿位于 閻浮提 洲南二鐵城山外,縱廣六千由旬。另據(jù)《禁度三味經(jīng)》,閻王治下有五官,鮮官禁殺,水官禁盜,鐵官禁淫,土官禁二舌,天官禁酒?;哿铡?一切經(jīng)音義 》卷五說:"梵音閻魔,義翻為 平等王 ,此司典生死罪福之業(yè),主守地獄八熱、八寒以及眷屬諸小獄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報罪人,捶拷治罰,決斷善惡,更無休息。"
‘古印度神話中的閻王’
閻王在古代印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時,古代 雅利安人 的一支開始了在印度北部地區(qū)的統(tǒng)治,并在那里創(chuàng)造了 吠陀 文化的種姓制度,開創(chuàng)了 印度歷史 上的吠陀時期。雅利安人使用比梵文更古老的語言寫成吠陀經(jīng),其中最早的是《梨俱吠陀》。在《梨俱吠陀》中,耶摩(Yama)神居住在天界的樂土,人死后的靈魂都要到那里去見耶摩神。耶摩神有兩個使者,它們是兩條狗。這兩個使者經(jīng)常在人間界巡游,當用嗅覺發(fā)現(xiàn)有人快死的時候,就把他的靈魂引到天界。耶摩神就是閻王的最初來源。
雅利安人在印度發(fā)展出現(xiàn)代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教。吠陀經(jīng)是婆羅門教的經(jīng)典,因此耶摩神的信仰在婆羅門教中被繼承了下來,并有所變化。婆羅門教相信輪(有哪些比較仙氣的英文昵稱?1、baiForget the past(念舊)2、Tsundere(傲嬌)3、Invader(瑾年)4、Summer(初夏)5、Gardenia(梔子)6、Nooneandyou(無人及你)7、Beginning(始于))回,認為耶摩神是傳說中第一個死去的人。后來,耶摩神從天界轉(zhuǎn)入地界,被認為是專門監(jiān)督死者生前的行為,并給與賞罰的神祇;進而發(fā)展成為地獄中所有死神和死者的王,即地獄的主宰者,擁有眾多的下屬。隨著進一步的演變,耶摩神最后成為專門使死者受苦,凌辱死者靈魂的神祇。 ‘佛教的閻王’
佛教在古代印度興起后,采用了很多婆羅門教的神話,耶摩神的信仰也被佛教吸收。佛教中閻王的職責是統(tǒng)領(lǐng)陰間的諸神,審判人生前的行為并給與相應的懲罰。在佛教中,閻王信仰有很多各自不同但互相聯(lián)系的說法,如“平等王”、“雙王”等等。
平等王:中國古代的僧人翻譯佛經(jīng),有時也把閻王意譯“平等王”,意思是認為閻王可以賞善罰惡,處事公正,待人平等。后來,“平等”的說法和“因果報應”的說法結(jié)合起來,成為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民間信仰之一。
雙王:在梵語中,耶摩的又譯“雙王”,這點歷來有兩種解釋:其一,據(jù)說是因為閻王在地獄身受苦、樂兩種滋味,所以稱為“雙王”。其二,據(jù)說是因為閻王有兄妹倆人,共同管理地獄的死神和死者,兄長專門懲治男鬼,妹妹專門懲治女鬼,因此也稱為“雙王”。
在漢地,閻羅王的形象一般跟判官較接近,而在 藏傳佛教 中,則稱為閻羅 法王 ,是佛教的護法,形象非常地勇武可怖。
‘民間信仰中的閻王’
在中國民間的傳說中, 包拯 成為公正的化身。有的認為他死后成為閻羅王,繼續(xù)審理陰間的案件。有的則認為他“日斷人間,夜判陰間”,就是說白天在人間審案,晚上則成為閻羅王,在陰間斷案。人死后,靈魂到陰間接受包拯的審判,如果確實是受人陷害,包拯會把他放回陽間活命;如果的確有罪,則被送入地獄受罰。
民間傳說中,“四大閻王”一說認為閻王有四位:除包拯外,還有 韓擒虎 、范仲淹和 寇準 。另一說則認為閻王有三位,分別是:包拯、范仲淹和寇準。
一是隋將韓擒虎,韓擒虎是隋初大將,據(jù)稱他在13 歲時打過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統(tǒng)一中國的滅南陳戰(zhàn)爭中,首先渡江進入建業(yè) (南京),由此立下了大功.李世民 (唐太宗) 主持的《隋書》記述他病重臨死前夕,"其鄰母見擒 (擒虎,唐人諱虎字,故省略"虎"字) 門下儀衛(wèi)甚盛,有同王者,母異而問之.其中人曰: “我來迎王”.忽然不見.又有人疾篤,忽驚走至擒家曰: “我欲謁王.”左右問曰: “何王也”?答曰: “閻羅王”,擒子弟欲撻之,擒止之曰: “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斯亦足矣.”因?qū)嫾?,?shù)日竟卒."《 二十四史 》多諱鬼神,很少記有陰陽界故事,而韓擒虎死做閻羅王的傳說,竟被記進本傳,可見在初唐時,這條傳說是頗見風行的.所以在晚唐 敦煌變文 《韓擒虎話本》,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韓擒虎在滅陳后,五道將軍持天符請他出任陰司之主,韓應允,請假三天.隋文帝 楊堅 并舉行了告別宴會.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緋衣人乘烏云前來迎接,自稱"原是天曹 地府 ,來取大王"上任.于是,他辭別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陰間當閻羅王去了.顯然,仍是循《隋書》嬗變而來.
二是北宋名相寇準.寇準以秉直見聞于民間.唯剛正者,常能令人長相思,這大概是他得以從...
【閻羅王】相關(guān)文章:
閻羅王的心事作文08-19
閻羅王打一成語01-01
 
  猜你喜歡
加油站安全管理制度常用15篇
 77
 77 幼兒園父親節(jié)活動方案合集15篇
 74
 74 《簡愛》讀后感1000字范文(精選17篇)
 92
 92 策劃書的范文(通用20篇)
 157
 157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班級工作總結(jié)15篇
 102
 102 愛國衛(wèi)生月活動總結(jié)(通用19篇)
 97
 97 重回校園的心情句子240句
 120
 120 新員工年終工作總結(jié)(通用19篇)
 115
 115 有關(guān)春天的日記(通用31篇)
 151
 151 期中學習總結(jié)(通用15篇)
 138
 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