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介紹
發(fā)布時間:2024-09-24 18:38 作者:admin 點擊: 【 字體:大 中 小 】
論語介紹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介紹,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介紹
論語是四書五經(jīng)之一,是儒家著作之一。記載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語錄體散文。全書共二十篇,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教導(dǎo)世人立身行孝,為學、衛(wèi)道成大孝——治理天下,以定天下之平安祥和?!墩撜Z》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墩撜Z》是有關(guān)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著作,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西漢末安昌侯張禹根據(jù)《魯論》并參考《齊論》編出定本,號為《張侯論》。東漢末,鄭玄以該本為依據(jù),參考《齊論》、《古論》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東漢末列為七經(jīng)之一。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朱熹將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2014年3月25日,《論語》當選“在法國最有影響的十部中國書籍”之一。
《論語》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古時稱為方術(shù)士,擅長祭祀,煉丹,算命等),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并根據(jù)《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quán)威讀本,據(jù)《漢書·張禹傳》記載:“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墒菍W者多從張氏,馀家寢微?!薄洱R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F(xiàn)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wù)撝Z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wù)撝Z48章?!墩撜Z》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guān)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guān)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刻印象??鬃右虿氖┙?,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記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fù)禮為仁”(為仁的表現(xiàn)之一為克己復(fù)禮,有所不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以欲施做答,欲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取舍,施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用好心壞心來說,要防止好心辦壞事,就要慎施。)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顏淵學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lǐng),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贝鹑接校骸奥勊剐兄??!币驗椤扒笠餐?,故進之?!边@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人格塑造
《論語》許多篇幅談及君子,但這里的君子是一個廣義概念,重在強調(diào)一種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個不同于平凡的人。為實現(xiàn)這一目的,《論語》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標準及道德修養(yǎng)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鬃诱J為作為君子必須具備多種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樣,而應(yīng)“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保ā缎l(wèi)靈公》)也就是說,君子應(yīng)以道義作為做人的根本,按禮儀來實行,用謙遜來表達它,用忠誠來完成它,否則就談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yǎng)??鬃釉唬骸案慌c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保ā独锶省罚┰诳鬃涌磥恚鳛榫泳捅仨氈匾暼实滦摒B(yǎng),不論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離開仁德。同時曾子認為,君子重視仁德修養(yǎng)還必須注意三個方面的規(guī)范:一是“動容貌,斯遠暴慢矣”;二是“正顏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辭氣,斯遠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說,君子要嚴肅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臉色,注意自己的言辭。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對你尊敬,信任,溫和。同時,孔子還認為“君子泰而不驕”(《子路》);“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wèi)靈公》);“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薄熬蛹矝]世而名不稱焉?!薄熬忧笾T己,小人求諸人?!保ā缎l(wèi)靈公》)即作為君子應(yīng)心境安寧而不傲慢,態(tài)度莊重而不與人爭吵,能合群而不結(jié)黨營私;君子要重視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對社會多做貢獻。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君子的修養(yǎng)。
其三,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鬃诱J為,君子除了自我修養(yǎng),還要重視用“戒、畏、思”幾項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鬃釉唬骸熬佑腥洌荷僦畷r,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薄熬佑腥罚何诽烀?,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薄熬佑芯潘迹阂曀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保ā都臼稀罚┻@些思想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君子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要隨時注意戒除個人的欲念;二是處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無忌憚;三是認真處理,隨時嚴格要求自己。
其四,君子要重義避利,追求道義??鬃诱J為,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差別還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熬又\道不謀食?!薄熬討n道不憂貧?!保ā缎l(wèi)靈公》)“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也就是說,作為君子只有重視道義,追求道義,才能與小人區(qū)別,才能真正體現(xiàn)君子的精神。同時,孔子還認為,君子必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謂:“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保ā独锶省罚跋刃衅溲远髲闹??!保ā稙檎罚?/p>
其五,君子不黨??鬃诱J為,君子之間的交往應(yīng)該做到“周而不比”;《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同時還要“和而不同”;《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一種和諧的共生關(guān)系;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p>
治國安邦
孔子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有關(guān)治國的道理在《論語》中也有重要的位置。概括起來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nèi)容:
1、治國的根本在于“人倫綱?!?。齊景公問孔子怎樣治國,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保ā额仠Y》)即要治理好國家,君主必須像個君主,臣子必須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這一思想雖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的倫理觀念,但在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這種倫理綱常確實起到了治理國家的重要作用。事實上,在階級社會里,不論處于什么時代都需要各在其位,各司其職。否則國將不國,政將不政,社會將混亂不堪。那么孔子為什么強調(diào)以“人倫綱?!敝螄??孔子回答子路的問題時作了說明,子路問孔子:“衛(wèi)國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碑斎豢鬃右舱J為,重視倫理綱常的作用也不能脫離禮讓。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里仁》)即用禮讓的精神治理國家,國家就不會有什么問題,人倫綱常的禮才能得以保證。在這里禮讓成為維系人倫綱常的精神紐帶。
2、治國的前提在于君主要嚴于律己??鬃釉唬骸捌堈渖硪?,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君主要治理好國家,必須端正自己本身,嚴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國政就不會有什么困難,如果自己不端正,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就不可能去端正別人,其國家也無法治理??鬃舆€ 以舜為例說明君主嚴于律己的重要性??鬃釉唬骸盁o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痹诳鬃涌磥?,真正能從容安靜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吧?那么他做了些什么呢?也不過是莊嚴端正地坐在朝廷上罷了。這里舜的莊嚴端正行為正是他實現(xiàn)太平世道的關(guān)鍵所在。 當然,孔子還認為君主治國除了行為端莊之外,還應(yīng)重視才智禮儀仁德的關(guān)系,這些都是治國不可偏廢的條件??鬃釉唬骸爸爸?,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保ā缎l(wèi)靈公》)即靠聰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雖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會失去的??柯斆魅〉玫匚?,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嚴肅的態(tài)度來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不會尊敬他??柯斆魅〉玫匚?,能用仁德保護它,能用嚴肅的態(tài)度治理百姓,而不用禮義教化人民,那也算不得完善??梢娭卫砗脟覍鞯囊髴?yīng)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另外,孔子還總結(jié)了歷代圣明君主治國的道理,重在寬厚、誠信、勤敏、公允。即:“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有功,公則說?!保ā秷蛟弧罚?/p>
3、治國的基本方法,“選才、富國、育人,立法”??鬃诱J為君主管理國家大事,要處處從大局著眼,重視選拔優(yōu)秀人才??鬃釉唬骸跋扔兴?,赦小過,舉賢才”。(《子路》)同時要重視富國,教育民眾。有一次,孔子到衛(wèi)國去,冉有給他駕車,孔子說:“庶矣哉?!比接性唬骸凹仁?,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边@里孔子強調(diào)在衛(wèi)國這樣一個眾多人口的國家,要治理好它,首先要讓他們富起來,然后使他們再受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zhì)。另外,孔子也特別重視法制對國家的治理作用。有一次顏淵請教老師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苯梃b夏、商、周三代的古德,取其精華,舍其糟粕。在這里孔子不僅強調(diào)了法制對治國的重要作用,而且他的古為今用的思想方法也值得今人學習。
4、治國的基本原則,講究信用,愛護人民??鬃诱J為治理好國家,君主一定要重視人品、道德,要講究信用,愛護民眾,這是治國的基本原則。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即治理一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認真對待政事,并講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時還要節(jié)省儉用,愛護人民,役使人民要不違背農(nóng)時。只有這這樣才能處理好君主與人民的關(guān)系。 總之,《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學習研究《論語》的過程中,很有必要把《論語》的思想體系化,科學化,更好地理解《論語》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古為今用”,就要研究《論語》思想的時代價值,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服務(wù)。事實上,作為兩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們今人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的許多思想是當代人的精神和楷模。這說明古代的思想家與我們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當然孔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歷史局限性,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但是,研究孔子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華,而不是簡單地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傊?,論語還是有一定的意義與價值。
流傳
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根據(jù)記錄和傳文編輯而成,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交。 西漢是流傳有《魯論語》、《齊論語》和《古論語》三種抄本。西漢末安昌侯張禹以《魯論》為基礎(chǔ),合《魯論》《齊論》為一,稱“張侯論”。 東漢末鄭玄又以“張侯論”為底本,參照《齊論》、《古論》作《論語注》,遂為《論語》定本。
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nóng)歷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nóng)歷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漢族, 在家族中年齡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稱為孔老二,春秋時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zhèn))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其父叔梁紇,其母顏氏名徵在??鬃酉砟?2歲,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鬃邮谴呵锬┢诘乃枷爰?、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學家。他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qū)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蹦贻p時做過乘田(管理牲畜)與委吏(管理糧倉)。他雖然生活貧苦,但好學上進善于取法他人,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庇捎谒R淵博,開始授徒講學,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進一步促進了學術(shù)下移,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它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fā)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孔子生平
孔丘,孔姓,名丘,字仲尼。祖籍河南商丘夏邑縣,于魯襄公二十二年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申時(儒略歷西元前551年 10月4日,以今格里歷則為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七日,生辰八字為庚戌年、乙酉月、庚子日、甲申時)在山東曲阜降生,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后來宋國人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紇(hé)??鬃悠淦呤雷嫦热桓讣卧趯m廷內(nèi)亂中被華督所殺(存疑),其子木金父為避難逃到魯國鄒邑,從此以后木金父以其父親的字為孔我氏。相傳曾修《詩》、《書》、《禮》、《樂》,序《周易》,撰寫《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yè)、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圣先師,萬世師表”??鬃铀篮?,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jīng)典的《論語》。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鬃拥乃枷雽笫喇a(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鬃雍蛻?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稱為“孔孟”??酌蟽烧咚枷氲慕Y(jié)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貴族出身
孔子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紂建立周朝, 為安撫商朝的貴族,封于亳,國號宋,即宋國,所以是殷商的貴族后裔。 三監(jiān)之亂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于宋國,死后葬于宋國故地(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建有微子祠。 微子啟死后,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去世后,子宋公稽繼立;宋公稽去世后,子丁公申繼立。宋丁公去世后,子湣公共繼立。宋湣公去世后,弟煬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于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鮒祀殺煬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于是公子鮒祀成為國君,是為宋厲公。弗父何成為正卿。 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立;宋父周死,世子勝繼立,世子勝生正考父。正考父事宋國戴、武、宣三位國君,以恭敬著稱,“一命而僂,二命而傴,三命俯“。正考父嘗朝周,取回《商頌》,進行了一些整理,補充了在宋國已經(jīng)亡失的篇章。 正考父死,子孔父嘉繼立??赘讣问滤文鹿?。穆公臨死前,不立己子公子馮,而立兄子公子與夷,以報兄長宣公讓國之恩。去世前遺命孔父嘉輔佐與夷(宋殤公)??赘讣问職懝c夷,屢次對鄭、衛(wèi)等國作戰(zhàn),但多以失敗告終,引起國人不滿??赘讣斡衅奘置裁?,引起另一主政大夫華父督的垂涎。于是華父督借國人不滿,發(fā)動兵變,殺掉了孔父嘉與宋殤公??赘讣沃幽窘鸶柑拥紧攪?,從此孔家成為魯國人。 木金父生祈父睪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是為孔子的父親,是魯國著名的武士。前563年晉國荀瑩率十一國聯(lián)軍進攻小國逼陽(今山東棗莊市中區(qū)),逼陽詐降,聯(lián)軍入城后即降下城門準備襲擊聯(lián)軍,而此時叔梁紇則進前托住城門,使聯(lián)軍安然退出逼陽。孟獻子稱贊他:“《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
圣人降世
叔梁紇正妻施氏,生九女而無子,妾生長子孟皮,但孟皮有足疾,不能為嗣,于是叔梁紇求于顏氏。顏氏有三女,且欲與叔梁紇為婚,但又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個女兒的意見。兩長女皆不愿,唯小女顏征在愿嫁叔梁紇。 顏征在時年十八,而叔梁紇已經(jīng)七十二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于《周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懷孕,故謂之“野合”。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孔子降生??鬃由^上圩頂,而又因其母曾禱于尼山,故名“丘”。
命名
《論語》與《中庸》、《孟子》、《大學》合稱“四書”又與《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并稱為“四書五經(jīng)”。 《文選·辨命論注》引《傅子》也說: “昔仲尼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從這兩段話里,我們得到兩點概念:
(1)“論語”“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的“語”是“語言”的意思?!罢撜Z”就是把“接聞于夫子之語”“論纂”起來的意思。
(2)“論語”的名字是當時就有的,不是后來別人給它的。 關(guān)于“論語”命名的意義,后來還有些不同的說法,譬如由劉熙在《釋名·釋典·藝》中表達的有關(guān)于“論語”的觀點可知他認為“論語”的意義便是“有條理地敘述自己的話”。說到這里,誰都不免會問一句:難道除孔子和他的弟子以外,別人說的話都不是“有條理的敘述”嗎?如果不是這樣,那么“論語”這樣的命名有什么意義呢?可見劉熙這一解釋是很牽強的。(《釋名》的訓(xùn)詁名物,以音訓(xùn)為主,其中不少牽強附會的地方。)還有把“論”解釋為“討論”的,說“論語”是“討論文義”的書,何異孫的《十一經(jīng)問對》便是如是主張,更是后出的主觀看法了。 關(guān)于《論語》命名的來由,也有不同的說法。
王充在《論衡·正說篇》便說:“初,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官至荊州刺史,始曰《論語》?!彼坪跏恰墩撜Z》之名要到漢武帝時才由孔安國、扶卿給它的。這一說法不但和劉歆、班固的說法不同,而且也未必與事實相合。《禮記·坊記》中有這樣一段話: “子云: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墩撜Z》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坊記》的著作年代雖然還不能確定,但不會在漢武帝以后,是可以斷言的。因之,《論衡》的這一說法也未必可靠。由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論語”這一書名是當日的編纂者給它命名的,意義是語言的論纂。 語可論者”——《論語》之名義 陳科華 《論語》作為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本其名義到底所指為何,自漢代以來就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較重要的觀點有:
(1)班固:《漢書·藝文志》: “《論語》者,孔子應(yīng)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p>
(2)劉向:《別錄》: “《魯論語》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記諸善言也?!毙鲜瑁骸爸毖栽谎裕鹗鲈徽Z,散則言語可通,故此論夫子之語而謂之善言也?!?/p>
(3)劉熙:《釋名·釋典藝》: “《論語》,記孔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論,倫也,有倫理也。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p>
(4)何異孫:《十一經(jīng)問對》: “《論語》有弟子記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問,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時人相言者,有臣對君問者,有師弟子對大夫之問者,皆所以討論文義,故謂之《論語》?!?/p>
版本和真?zhèn)?/p>
《論語》到漢朝,有三種不同的本子:
1、《魯論語》二十篇;
2、《齊論語》二十二篇其中二十篇的章句很多和《魯論語》相同,但是多出《問王》和《知道》兩篇;
3、《古文論語》二十一篇,也沒有《問王》和《知道》兩篇,但是把《堯曰篇》的“子張問”另分為一篇,于是有了兩個《子張篇》。篇次也和《齊論》《魯論》不一樣,文字不同的計四百多字。
《魯論》和《齊論》最初各有師傳,到西漢末年,安昌候張禹先學習了《魯論》,后來又講習《齊論》,于是把兩個本子融合為一,但是篇目以《魯論》為根據(jù),“采獲所安”,號為《張候論》。張禹是漢成帝的師傅,其時極為尊貴,所以他的這一個本子便為當時一般儒生所尊奉,后漢靈帝時所刻的《熹平石經(jīng)》就是用的《張候論》。 《古文論語》是在漢景帝時由魯恭王劉余在孔子舊宅壁中發(fā)現(xiàn)的,當時并沒有傳授。
何晏《論語集解·序》說:“《古論》,唯博士孔安國為之訓(xùn)解,而世不傳?!薄墩撜Z集解》并經(jīng)常引用了孔安國的《注》。但孔安國是否曾為《論語》作訓(xùn)解,《集解》中的孔安國說是否偽作,陳鳣的《論語古訓(xùn)·自序》已有懷疑,沈濤的《論語孔注辨?zhèn)巍氛J為就是何晏自己的偽造品,丁晏的《論語孔注證偽》由認為出于王肅之手。這一官司我們且不去管它。直到東漢末年,大學者鄭玄《論語注》以《張候論》為依據(jù),參照《齊論》、《古論》,作了《論語注》。
在殘存的鄭玄《論語注》中我們還可以窺見魯、齊、古三種《論語》本子的異同,然而,我們今天所用的《論語》本子,基本上就是《張候論》。于是懷疑《論語》的人便在這里抓住它作話柄。張禹這個人實際上夠不上說是一位“經(jīng)師”,只是一個無恥的政客,附會王氏,保全富貴,當時便被斥為“佞臣”,所以崔述在《論語源流附考》中竟說:“《公山》《佛肸》兩章安知非其有意采之以入《魯論》為己解嘲乎?”但是,崔述的話縱然不為無理,而《論語》的篇章仍然不能說有后人所杜撰的東西在內(nèi),頂多只是說有摻雜著孔門弟子以及再傳弟子之中的不同傳說而已。 如果我們要研究孔子,仍然只能以《論語》為最可信賴的材料。無論如何,《論語》的成書要在《左傳》之前,我很同意劉寶楠在《論語正義》(《公山章》)的主張,我們應(yīng)該相信論語來補充《左傳》,不應(yīng)該根據(jù)《左傳》來懷疑《論語》。至于崔述于后代的封建道德作為標準,以此來范圍孔子,來測量《論語》的真?zhèn)?,純駁,更是不公平和不客觀的。
注釋書籍
《論語》自漢代以來,便有不少人注解它?!墩撜Z》和《孝經(jīng)》是漢朝初學者必讀書,一定要先讀這兩部書,才進而學習“五經(jīng)”,“五經(jīng)”就是今天的《詩經(jīng)》《尚書》(除去偽古文)《易經(jīng)》《儀禮》和《春秋》??磥?,《論語》是漢人的啟蒙書的一種。漢朝人所注釋的《論語》,基本上全部亡佚,今日所殘存的,以鄭玄(127—200),《后漢書》有傳)注為較多,因為敦煌和日本發(fā)現(xiàn)了一些唐寫本的殘卷。估計十存六七;其他各家,在何晏(190—249年)《論語集解》以后,就多半只存于《論語集解》中?!妒?jīng)注疏·論語注疏》就是用的何晏《集解》,宋人邢昺(932—1010年,《宋史》有傳)的《疏》。至于何晏、邢昺前后還有不少專注《論語》的書,可以參看清人朱彝尊(1629—1709年),《清史稿》有傳)《經(jīng)義考》,紀盷(1724—1805年)等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及唐陸德明(550左右—630年左右)?!缎绿茣穼λ纳淠瓴]有明確記載,此由《冊府元龜》卷九十七推而估計之)《經(jīng)典釋文序錄》和吳檢齋(承仕)師的《疏證》。 關(guān)于《論語》的書,真是汗牛充棟,舉不勝舉。讀者如果認為看了《論語譯注》還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可以再看下列幾種書:
1、《論語注疏》——即何晏集解、邢昺疏,在《十三經(jīng)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襲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庇洝?,可以參考,基本文文字出現(xiàn)于《??庇洝返?,便在那文字句右側(cè)用小圈作標識,便于查考。
2、《論語集注》——宋朱熹(1130—1200年)從《禮記》中抽出《大學》和《中庸》,合《論語》、《孟子》為《四書》,自己用很大功力做《集注》。固然有很多封建道德迂腐之論,朱熹本人也是個客觀唯心主義者。但一則自明朝以至清末,科舉考試,題目都從《四書》中出,所做文章的義理,也不能違背朱熹的見解,這叫做“代圣人立言”,影響很大。二則朱熹對于《論語》,不但講“義理”,也注意訓(xùn)詁。所以這書無妨參看。
3、劉寶楠(1791—1855年)《論語正義》——清代的儒生大多不滿意于唐、宋人的注疏,所以陳奐(1786—1863年)作《毛詩傳疏》,焦循(1763—1820年)作《孟子正義》。劉寶楠便依焦循作《孟子正義》之法,作《論語正義》,因病而停筆,由他的兒子劉恭冕(1821—1880年)繼續(xù)寫定。所以這書實際是劉寶楠父子二人所共著。征引廣博,折中大體恰當。只因?qū)W問日益進展,當日的好書,今天便函可以指出不少缺點,但參考價值仍然不少。
4、程樹德《論語集釋》。
5、楊樹達(1885—1956年),《論語疏證》。這書把三國以前所有征引《論語》或者和《論語》的有關(guān)資料都依《論語》原文疏列,有時出己意,加案語。值得參考。
6、楊伯峻《論語譯注》。楊伯峻先生是一位語言學家,在古漢語語法和虛詞的研究方面頗有建樹。楊伯峻先生的學術(shù)背景及其家學淵源,使他在注解《論語》《孟子》和《春秋左傳》等古籍時顯得游刃有余。他的《論語譯注》注重字音詞義、語法規(guī)律、修辭規(guī)律及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論證周詳、語言流暢,表述清晰準確,不但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更是普通讀者了解《論語》的一本入門參考書。當然,《論語譯注》在今天來看也是瑕瑜互見的。
思想內(nèi)容
《論語》作為儒家經(jīng)典,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tài),這種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tài)就是“仁”??鬃哟_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yīng)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guān)系與待人接物的規(guī)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tǒng)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論語》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則??鬃右虿氖┙?,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記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fù)禮為仁”(為仁的表現(xiàn)之一為克己復(fù)禮,有所不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以欲施做答,欲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取舍,施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用好心壞心來說,要防止好心辦壞事,就要慎施);答司馬?!叭收咂溲砸沧殹?。顏淵學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lǐng),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又如,孔子回答子路和冉有的同一個問題,內(nèi)容完全不同。答子路的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币驗椤坝梢布嫒?,故退之”。答冉有的是:“聞斯行之?!币驗椤扒笠餐?,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藝術(shù)特色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不僅篇幅較長,而且注重記述,算得上一篇結(jié)構(gòu)完整的記敘文,人物形象鮮明,思想傾向通過人物表情、動作、對話自然地顯露出來,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性。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guān)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guān)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一個特點。
后世影響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之后,《論語》被尊為“五經(jīng)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jīng)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wù)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jīng)書之列是在唐代?!暗教拼?,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谷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jīng)》,這樣是十三經(jīng)?!北彼握渭亿w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fā)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論語》中保留了一些人們對孔子師徒的批評諷刺,有的作了辯駁,有的沒有回答。其駁議辯難部分對后世很有影響,如《答客難》等設(shè)為主客問答進行辯難的小賦,都從《論語》受到啟發(fā);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現(xiàn)了儒家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對(會者定離一期一祈是啥意思?會者定離,一期一祈是指經(jīng)常會面的人必有離散之時。意思是說世事無常,沒有不散的宴席。這兩句話總的來說,就是說世事無常,當珍惜遇見的人,把和每個人相遇,當作一生只有一次的緣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積極奮進精神的贊揚。
【論語介紹】相關(guān)文章:
論語心得讀《論語》心得12-18
《論語》12-08
論語12-08
《論語》心得12-16
《論語》的溫度11-08
《論語》教案02-11
讀《論語》01-31
《論語心得》11-19
《論語》的溫度12-13
 
  猜你喜歡
策劃書的范文(通用20篇)
 157
 157 新員工年終工作總結(jié)(通用19篇)
 115
 115 重回校園的心情句子240句
 120
 120 愛國衛(wèi)生月活動總結(jié)(通用19篇)
 97
 97 有關(guān)春天的日記(通用31篇)
 151
 151 加油站安全管理制度常用15篇
 77
 77 幼兒園父親節(jié)活動方案合集15篇
 74
 74 《簡愛》讀后感1000字范文(精選17篇)
 92
 92 期中學習總結(jié)(通用15篇)
 138
 138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班級工作總結(jié)15篇
 102
 102 
 
		
    